四月春城,芳菲盛放;滇池湖畔,智者云集。4月18日,以“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 賦能發展新質生產力”為主題的貴金屬集團第二屆科技大會順利召開。會議總結集團自上屆科技大會以來的科技成就,安排部署下一階段科技創新重點任務,舉辦高端學術論壇,發布揭榜掛帥項目與新產品新技術進展,開展科技成果與先進典型表彰。進一步聚焦創建世界一流專業領軍示范企業目標,增強科技創新責任感和使命感,打造貴研品牌新優勢,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扎實推進貴金屬產業內涵式高質量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亞太材料科學院院士,重慶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潘復生,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新布朗斯克大學化學工程系教授肖惠寧,以及來自云南省工信廳、科技廳、昆明理工大學、中南大學、云科院、云南省委軍民融合辦、云南省發改委等專家學者、有關領導和高校院所代表,貴金屬集團班子成員、科技工作者代表出席會議。會議由貴金屬集團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總經理郭俊梅主持。
會議致辭
貴金屬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建強首先致詞。他指出,貴金屬集團堅定把創新擺在發展的邏輯起點、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位置,把創新驅動作為集團發展的重大戰略,打出了“四鏈”融合的一系列“組合拳”,在平臺建設、機制創新、成果轉化、人才建設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標志性、變革性、突破性的重要成就。他表示,集團將努力成為服務國家戰略的主力軍;努力激發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努力打造深化學科建設的主陣地;努力成為培養創新人才的聚集地;努力凝聚促進共同發展的最大合力,全力把科技創新這一“關鍵變量”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為推動我國相關產業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做出新貢獻。
省科技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尚朝秋向大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他充分肯定了貴金屬集團作為中國貴金屬領軍企業,為國家科技自立自強和國民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希望貴金屬集團充分發揮國家級和省級高水平科技創新平臺的作用,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不斷推動行業技術進步;不斷完善人才培養、引進、激勵機制,打造適應高質量發展需求的高素質、專業化人才隊伍;整合完善產業創新資源,形成覆蓋產業鏈全環節的創新聯盟;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圍繞產業鏈共性技術、關鍵技術和前沿技術攻關布局,實現貴金屬新材料基礎研究、應用技術研究和產業化的統籌銜接,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協同創新發展環境。
大會報告
貴金屬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周利民作題為《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 賦能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科技工作報告。報告回顧了過去一年貴金屬集團在強化科技供給支撐保障,全力推進研發與產業深度融合,持續開展科技創新機制探索三個方面取得的豐碩成果。圍繞以重大平臺建設為核心,著力推進科技創新載體高質量發展;以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為載體,著力提升以集團為主導的產學研創新水平;以機制體制改革為基礎,著力營造激發創新、充滿活力的良好氛圍;以科技人才隊伍建設為根本,著力形成業以才興、人才涌現的生動局面四個方面部署了下一步工作重點。
學術報告
中國工程院院士、重慶大學教授潘復生作題為《鎂基材料現狀及前景》的報告,系統介紹了鎂基材料作為最有潛力的輕量化材料和儲能材料之一的產業未來發展前景。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新布朗斯克大學化學工程系教授肖惠寧作題為《功能化纖維素基材料的開發與應用》的報告,從纖維素基多功能包裝及抗菌抗病毒材料等方面分享研究成果。
中南大學黨委委員、組織部長、資源循環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田慶華作題為《稀散金屬高純化前沿研究探索》的報告,從稀散金屬概述、稀散金屬高純化的相關方法兩個方面,深度闡述了對稀散金屬高純化的前沿研究探索。
昆明理工大學副校長楊斌作題為《真空冶金技術研究進展》的學術報告,圍繞真空冶金技術的背景、貴金屬合金真空氣化分離技術、金泥真空處理等介紹研究進展。
天津大學材料學院院長何春年作題為《納米氧化物彌散強化鋁合金的設計與耐熱機制》的報告,介紹了研究背景、學術思路,并分享3項代表性工作。
云南大學教授柳清菊作題為《高效二氧化鈦基光催化劑的原子級構筑及即產即用制氫應用研究》的報告,深度解析相關新技術的研究進展。
部分院士專家為云南省發展貴金屬產業、形成新質生產力提出建議。
會議發布
會議發布貴金屬集團在冶金領域、催化劑應用領域、半導體材料領域、醫用材料領域、貴金屬化合物領域的新產品新技術進展。
會議發布貴金屬集團2024年科技攻關項目,計劃布局科技攻關項目共計102項,其中重大科技專項(揭榜掛帥制)6項、重點研發計劃項目19項、基礎研究項目77項。
大會表彰
大會頒發了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芯片用高純金和高純鉑蒸發材料制備關鍵技術及應用”、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獎二等獎“分布式多尺度稀貴金屬釬焊材料先進制備技術及產業化”行業科技獎勵證書;授予了"高品質國六汽油機催化劑精益制造關鍵工程技術開發與應用"等10項成果為集團科技成果獎;表彰了聞明、武海軍、劉鋒為集團科技領軍人才,常橋穩、李俊鵬、王傳軍為集團杰出青年人才,常仕英團隊、魏燕團隊、吳喜龍團隊為集團優秀創新團隊。